影评:《色,戒》

李安執導嘅電影《色,戒》,背景係日本侵華時期,故事主要喺上海同香港發生。啱啱好,佢嘅放映會撞正九一八事變九十三週年,呢個巧合令人們再次將焦點放喺嗰段國難當頭嘅歷史。不過,李安嘅鏡頭就巧妙咁避開咗宏大嘅民族敘事,轉而深入探討喺時代夾縫中,個人情感同人性之間嘅細膩掙扎。 喺嗰個年代,話劇係青年學生們表達政治熱情、宣傳思想嘅重要方式。相對於直接上戰場,話劇既安全、又浪漫,仲充滿儀式感。喺戰火紛飛嘅歲月,佢哋冇辦法直接上前線,內心嘅壓抑同憤慨需要一個宣洩嘅出口。喺香港大學舉行嘅話劇提供咗一個舞台,等佢哋可以透過表演嚟釋放情感。喺舞台上扮演英雄,伴隨住台下一句句「中國不能亡」,佢哋對「愛國」同「英雄」身份嘅認同逐漸加深,覺得自己做緊一件好偉大嘅事。話劇嘅成功令佢哋相信,佢哋有能力將舞台上嘅英雄行為,轉化為現實中嘅實際行動。佢哋天真咁以為,只要好似話劇入面咁,有一個勇敢嘅臥底同一個邪惡嘅敵人,就可以輕易咁完成刺殺。 話劇結束之後,鄺裕民對王佳芝講:「我哋今次係嚟真嘅」,佢提議並主導咗刺殺易先生嘅計劃,將話劇入面嘅抗日角色延續到現實。佢哋扮成社會名流,試圖接近汪精衛政權嘅漢奸頭目——易先生,而王佳芝(主角)就扮演「麥太太」。隨住王佳芝逐漸接近易先生,學生們發現易先生似乎對「麥太太」有所慾望,於是竟然私下決定,要王佳芝學識「男女之間嘅事」,方式就係同學生團體中唯一一個有過性經驗(透過嫖妓)嘅梁潤生發生關係。 可以話王佳芝犧牲咗好多,佢冇表露出任何個人情感就完成咗呢件事,一切都係為咗「抗日」服務。梁潤生甚至問佢:「你開始享受喇?」佢冇憤怒或者委屈,只係淡淡咁講咗句:「我唔想同你討論呢個。」 正當王佳芝做出咗最大犧牲之後,易太太打嚟電話,話易先生已經升官,準備由香港飛去上海。呢個突如其來嘅消息,好似一記重拳,徹底粉碎咗學生們天真又盲目嘅刺殺計劃。佢哋冇辦法喺香港完成刺殺,而上海對於佢哋呢班學生嚟講,係一個完全陌生、更加危險嘅環境。佢哋冇能力喺易先生戒備森嚴嘅上海住所附近再搵新嘅機會。 面對呢次巨大嘅挫敗,佢哋冇反思自己計劃有幾魯莽,亦冇為王佳芝所做嘅巨大犧牲感到愧疚。佢哋只係迅速又無情咁做出咗放棄嘅決定。冇人去問王佳芝嘅意願,亦冇人去考慮喺呢場「遊戲」入面,佢有咩感受。就係咁,王佳芝被徹底拋棄咗,佢所付出嘅一切,喺呢班「革命」同伴眼中,變得毫無意義。 正喺呢個時候,鄺裕民攀上易先生關係嘅老曹出現咗,佢聲稱自己知道學生們嘅真正目的,勒索佢哋錢財。學生們唯有殺咗老曹,但對於自己殺人嘅「抗日行徑」,佢哋反而變得無比恐懼同不安。喺呢件事發生之前,佢哋仲一個個面色鐵青,充滿英雄大義氣質咁喺房入面揸住手槍埋伏易先生。 之後,重慶方面嘅國民黨收編咗呢班學生,要求佢哋「服從黨、服從國家」,作為間諜就係要「忠誠」,絲毫唔在乎本身自願投身抗日嘅王佳芝所遭受嘅待遇——偽裝嘅生活、粗鄙嘅強姦、無時無刻面對嘅危險。當王佳芝講出自己嘅遭遇嗰陣,重慶方面嘅人只係一副「你唔應該講呢啲破壞團結嘅嘢!」嘅表情,戴住一個嚴肅嘅面具,快步離開咗。 點解王佳芝最後會講出嗰句「快啲走」?喺同易先生相處嘅過程中,王佳芝由最初嘅工具化,逐漸產生咗複雜嘅情感。呢種情感包含咗恐懼、依戀,甚至某種程度嘅愛。當易先生送畀佢嗰隻六卡嘅粉紅鑽戒時,王佳芝見到咗易先生脆弱又真實嘅一面。呢隻戒指唔單止係貴重嘅珠寶,更似係易先生對佢情感嘅一個承諾。 然而,佢最終嘅選擇——嗰句「快啲走」,係佢喺被剝奪一切之後,唯一一次為自己做出主體嘅選擇。佢睇清咗兩個世界嘅本質:一個係打住「愛國」旗號卻漠視人性嘅學生們;另一個係紙醉金迷卻冰冷孤獨嘅掌權者。到最後,佢選擇咗人性嘅情感,選擇咗喺嗰個冰冷嘅世界入面,唯一畀過佢「真實」體驗嘅易先生。 但與此同時,佢清楚知道自己嘅身份,知道外面有刺殺小組成員埋伏。佢對易先生講「快啲走」,其實係用佢自己條命做代價,去保護呢個喺某種程度上理解咗佢、畀過佢溫暖嘅男人。佢知道,一旦易先生被捉,佢將會面對死亡;而如果佢走甩,佢自己亦都必死無疑。呢句「快啲走」,係佢用生命做代價做出嘅選擇。都係成套戲唯一一次,佢唔再係「抗日英雄」王佳芝,或者「爛賭婆」麥太太,而係佢自己喺度以自己嘅慾望發聲。 究竟係咩造成咗呢個悲劇? 呢班年輕人,著住光鮮亮麗嘅恤衫同洋裝,佢哋嘅「抗日」熱誠,唔係嚟自硝煙彌漫嘅戰場,而係源於書本同話劇。喺佢哋嘅想像中,愛國係一種浪漫化嘅英雄主義,佢哋將自己想像成舞台上嘅主角,將「憂國憂民」建構成一種足以令自己驕傲嘅英雄氣質。喺呢種虛幻嘅自我建構中,刺殺,成為咗實現正義、證明自我嘅最直接、最戲劇化嘅手段。佢哋可以毫不猶豫咁犧牲王佳芝呢個活生生嘅人,因為呢場犧牲被「抗日」嘅道德光環所掩蓋;但佢哋卻無法承受一個無名小卒嘅死亡,因為呢次死亡係咁赤裸、真實,無法用任何藉口去美化。呢個證明咗佢哋嘅「抗日」熱誠,由頭到尾都係一種自我欺騙。佢哋只係喺享受「英雄」嘅虛榮,而唔係真正有勇氣去承擔英雄嘅責任。 抗日固然係正義嘅,但係以抗日嘅名義去犧牲任何人,用戰爭嘅冷酷邏輯去犧牲任何人,可能比侵略者嘅行徑更可怕。 壓迫者公然行使不公,佢哋嘅行為係清晰可見,唔會有任何掩飾。但當一個以「正義」、「公平」為旗號嘅組織,喺內部或者為咗達到目的而犧牲人,佢哋嘅行為往往會被美化,甚至被視為「必要之惡」。呢種道德光環會蒙蔽大眾嘅雙眼,令人哋難以辨識同譴責真正嘅不公義。對於受害者嚟講,佢哋唔單止要承受不公義帶嚟嘅傷害,仲要面對來自「同伴」嘅背叛。喺《色,戒》中,王佳芝唔單止要面對漢奸嘅冷酷,仲要面對「愛國」學生們嘅無情犧牲,呢種傷害比單純嘅壓迫更加深入,更加難以癒合。 所以當我哋面對任何社會不公嘅時候,如果冇勇氣去承擔責任,甚至乎當一個追求公平嘅組織,自己反而釀成更大嘅不公,就唔好再天真咁盲動,幻想英雄式嘅犧牲。呢種情況,比起壓迫者赤裸裸嘅不公,更加可怕。 正如羅伯斯比爾(Robespierre)所講:「沒有恐怖的美德軟弱無力;沒有美德的恐怖氾濫成災。」恐怖只應該針對真正嘅恐怖份子,而唔係成為我哋犧牲他人人權嘅藉口。

September 18, 2025

要术:锅具的清洗和保养

我大概三天前,想用不锈钢的锅烧水,之后那个锅里的水都烧干了还一直在烧。我大概半小时后才发现,锅都烧黑了。这实在是一大错误,水烧干后持续加热温度大概会维持到几百度甚至局部到达上千度。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铁、铬、镍,可以推测发生了以下反应: 在不锈钢锅干烧时,铁元素会依次发生高温氧化,形成不同的氧化物膜层,颜色逐渐变深,最终呈现黑色。 1. 初步氧化(缺氧、温度升高时) $$ 2Fe + O_2 \;\longrightarrow\; 2FeO $$ 生成一氧化铁 (FeO),呈灰黑色。 这种氧化物在室温下不稳定,但在高温下可形成薄膜。 2. 继续氧化(氧气逐渐充足) $$ 3Fe + 2O_2 \;\longrightarrow\; Fe_3O_4 $$ 生成四氧化三铁 (Fe₃O₄),呈致密黑色。 这是锅表面“烧黑”的主要成分。 3. 深度氧化(高温、充足氧气条件) $$ 4Fe + 3O_2 \;\longrightarrow\; 2Fe_2O_3 $$ 生成三氧化二铁 (Fe₂O₃),理论上是红褐色。 但高温下形成的薄膜常显暗色,与 Fe₃O₄ 混合后仍表现为黑色。 铬在高温下也会氧化,生成稳定的铬氧化物膜,通常发生如下反应: $$ 4Cr + 3O_2 \;\longrightarrow\; 2Cr_2O_3 $$生成三氧化二铬 (Cr₂O₃),呈暗绿色或黑色薄膜。 Cr₂O₃ 膜非常致密,附着力强,不易脱落,是不锈钢耐腐蚀的关键原因。 锅干烧时,Cr₂O₃ 与铁的氧化物(FeO、Fe₃O₄、Fe₂O₃)叠加,使锅底膜整体呈黑色或暗色。 锅底黑色膜 ≠ 单一物质,而是 FeO、Fe₃O₄、Fe₂O₃ 的混合层,其中 Fe₃O₄ 占主导。 钢丝球之后擦掉了大部分黑色的东西,但是还剩下了一层黑色薄膜,基本上是 Fe₃O₄(四氧化三铁)和Cr₂O₃(三氧化二铬),应是一种致密氧化膜。基本上对于健康不会有印象。 最为合适的清除剩下的四氧化三铁的方法是用柠檬酸或醋酸能与铁氧化物形成可溶络合物,因为如果是用酸洗(稀盐酸、稀硝酸或醋酸)的方法会触伤到Cr₂O₃保护膜,也就是不锈钢锅本身的一部分,Cr₂O₃本身紧密附着、不溶于水、耐大部分酸碱,是保护铁不被腐蚀的一层,因此酸洗的方法是不成的,介于Fe₃O₄ 可以被弱酸慢慢溶解或络合的属性,通过酸性较弱的柠檬酸(C₆H₈O₇)和醋酸(CH₃COOH),就能在不伤害Cr₂O₃的前提下清洁Fe₃O₄ 。 具体操作可以这样进行:先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温水,然后加入 5–10% 的柠檬酸水溶液,或者直接加入白醋或苹果醋,确保锅底完全被液体浸没。接着小火加热至 50–70°C,使酸液与黑膜充分接触,这样反应会加快。浸泡大约 20–60 分钟之后,用海绵或软刷轻轻刷洗锅底,可以去掉松散和软化的 Fe₃O₄。最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并用抹布擦干或小火烘干,以防水渍或生锈。 ...

September 17, 2025

杂记:民族的不安

我上学期和同学玩OmeTV,或许是因为胆小,必须是要拉着一个人一起玩的。OmeTV是一个和世界各地的人都能随机连麦开视频的软件。我们想或许能跟各国的人都聊一聊,但是往往聊不了多久。 一次,我们匹配到了国人,他们看到我和同学的IP是香港,就在那里大喊“Hong Gong!Hong Gong!” 他自然说的是错误的粤语,于是我就纠正他“Hoeng1 Gong2!Hoeng1 Gong2!” 对方答道:“操你妈!香港是中国的!”,我还来不及争辩,对方就挂断了语音。 我想到了鲁迅的《说胡须》,胡须在文中逐渐被抽象化,成为一种政治符号:它既是个人身体的一部分,又被外部强行赋予民族、历史、政治的意义。胡须之“翘”或“垂”,在他人眼中就等于中国存亡。最终,鲁迅把胡子修成“一字”,既是对现实中无休止纠缠的妥协,也是象征性的“去掉两端”,剪断左右附会,让符号回到最简单的状态。现在的网络时代,IP仿佛就成了一种政治符号:“爱国者”用自认为最敏感精准的触角留意到了我的IP:香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香港人一定不会承认!”,反过来说,这样一种态度,更是吊诡的。本身就构建了一种沟通的前提——香港人必须以我认可的方式跟我沟通,不然就是“港独”。我只是正他的音,就被攻击了家人。不知道真正的港人会怎么想,似乎有一种民族的创伤,使得大陆人见到香港,就下意识的想到的是一条必须服从国家归属的符号——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东西,这样的话,香港人只会被他们推的更远。 似乎永远有这种令人疲倦的交互模式——曾几何时,骂战狼拍的不好是不爱国,“娘炮”是美国的“亚洲去雄计划”的阴谋,群起而攻之,现在似乎有没有什么人记得这些事情,只是战狼火了变成长津湖,长津湖变成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变成哪吒。 哪吒的神话故事,原本弑父最为反抗压迫秩序的“危险性”,被变成了对抗邪恶势力,保护社会-国家秩序的“正当性”,就跟马克思的学说一样——原本是阶级斗争:摧毁国家、摧毁压迫的“危险性”,被变成了“大国博弈”、反抗“邪恶的美利坚帝国主义”的帝国主义内部战争。 暂不说马克思,胡须可以剪成一字,符号可以还原简单,可文化呢?一点一点消磨,在喧嚣里流散,如夜里的水汽,蒸散了,凝不成河。有人喊,有人在鼓掌,有人在辨认敌人,而真正的东西,却无声地走掉了。

September 6, 2025

假自嘲:笑声里的等级秩序

我的室友刚刚跟我说:“猜猜是谁明天能睡懒觉?是谁明天要上早九?”,很明显,这是一种通过调侃的方式来炫耀自己能够享受没有早九的安逸早晨。 这只是一个引子,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我并没有很在意早九这件事。 与之在一般意义上相似的是,我初中同学往往考得好的会说自己考的非常差,会说自己是“蒟蒻”(巨弱的谐音),与其互动的人会有一种“太受不了你啦!这么强还说自己弱!”然后笑得很开心但是要有绝望的从喉咙里刻意发出的沙哑的“啊啊……”声音伴随着把用卷子遮住自己的面部表示自己很“没有未来”。 后者明显是一种癔症话语,或者说,角色扮演把戏。当一方(事实上是取得优势的人、享有更好资源的人)用一种“自嘲”的语气来说明显自己都不信的话的时候,对方必定以“啊啊啊你这么‘奆’还说自己菜!XXX 不要再卖菜了!”的这种方式来回应。 请注意,我刚刚说他们是在用一种“自嘲”的语气在说,但实际上明显不是如此,大家都知道“自嘲”是假的,对方不可能认为自己真的“蒟蒻”。为什么要选择自嘲来作为掩饰真实目的的社交工具呢? 真正的自嘲首先应该符合三点: 1.承认自身劣势或缺点 2.主动控制叙事 3.隐含的诚实感 我详细解释一下:自嘲者一般是出了丑态或者真正处于劣势的时候才会开始自嘲,通过说出自己缺点、失败或弱势,在别人可能对自己批评、贬低或者瞧不起之前,首先自己承认,降低他人攻击或批评的可能性。这种方式通常能够换取同情、宽容或者亲近感。真正的自嘲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自嘲者或许真的很害怕别人的嘲讽,劣势是真实的,语言是坦诚的。因此真正的自嘲是一种自我降格与诚实表态的策略,用自身的弱点缓冲社会压力。甚至可以说是自我阉割:个体主动承认、贬低自己某些方面,以符合社会期待或规训,实际上是在哪话外部评价标准,是一种自我规训的仪式化实践。 但是“早九”和“蒟蒻”的自嘲并不是对于自己弱势的承认,而是一种不能被批评为“自大”、“肉食者鄙”的权力炫耀方法,就如同我前面所说的,自己的弱势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并且这个是展开互动的绝对前提,蒟蒻自称弱小,让别人在拆穿的时候自己的能力、权力得到承认,直接炫耀可能冒犯或者让对方不快,但是自嘲能够让双方都作出夸张的戏剧化互动。选择“自嘲”的机制,是因为它既能传递优势,又能让互动安全、可控,还带来幽默感。这里的逻辑类似于葛兰西所说的文化霸权:不直接用硬权力压制,而是通过日常语言、笑声和互动习惯让社会结构自然化,让优势显得理所当然。自嘲是一种双方都心知肚明的表演,实质是优势的显现,它不是降低社会冲突,而是在通过表演强化优势的合法性。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权力话语的隐蔽运作。 可笑的是,既然双方都心知肚明,为什么还要双方都要假装不知道,并且在知道对方在表演、知道对方知道自己在表演然后还要表演呢?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劣势方会享受优势方的假自嘲呢? 在优势方抛出“我要说自己菜这种鬼话,你要接受我的邀请负责扮演‘啊啊啊你怎么说自己菜还让不让别人活了’”之前,个体的价值差异本身就已经被体系认定了:成绩、金钱、名声、性吸引力、社会认可……社会体系通过劳动分工、教育制度、资源分配等,将个体置于结构化的不平等之中,成绩、金钱、名声、性吸引力、资源就是制度化的生产秩序对个体的规范化判断,对于劣势者来说,他们直接体验到制度化的剥夺和被否定,个体的欲望被外部秩序截断活着重定向,生命的真实差异被一种优劣的规范性的量的差异取代,一句话——创伤是先于优势者的假意自我嘲讽存在的。 在这里,面对优势者已经取得了优势地位却仍然说自己“太菜了”、“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劣势者必须保持、必须承认自己对于社会期望/权威的欲望。实际上被置于一套物质-社会关系中。优势/劣势并非只是心理,而是与社会再生产紧密相连。劣势者“必须”认同优势者话语,因而继续参与那种互动,是出于物质与身份的实际利益考量:被承认意味着继续在体系里获得某种位置或缓冲(友情、社交资本、未来资讯)。而拒绝或揭露这套话语,可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社会代价(被排斥、失去信息、被标记为“没礼貌”或“不合群”)。承认是意识形态和物质再生产合力下的顺应——它维系着你在体系内的生存与流通。参与这套戏码能避免社交惩罚,换来集体的宽容与笑声——这是即时的情绪补偿。承认优势话语是在维系某种集体秩序感;对许多人来说,失去这种秩序感比承认欲望带来的自我剥削更难受。这种仪式性让劣势方产生一种掌控感的错觉:虽然现实中处于弱势,但在表演里有了可怜的、仅剩的被社会结构化的欲望与秩序里找到的、有限的心理主动权。 因此,优势方也是无意识的,某种体制欲望的延续、也是体系化价值和等级的产物。即便看似“自嘲”,他们仍在遵循社会分配和评价标准——通过戏谑的形式维持优势的合法性。 历史似乎把权力和结构的重复托付给那些看似荒诞的小丑——优势者的假自嘲,只是历史与体制逻辑的笑剧重演。人们自己制定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制定;他们并不是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制定历史,而是在既有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制定历史。只要剥削的体质还在,体制中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某种被历史玩弄的布娃娃,反过来说,只有消灭剥削的体质,人的自由才能存在。

September 4, 2025

爆贖者的獨白 - Monologue of Explosivedeemer

这部短片只是一个恶搞性质的小样。仅仅是剧情演绎,角色台词与演员无关。

August 28, 2025